古代对于预言有专门的一个词汇:谶语(chenyu),谶语是指事后应验的话。
在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很多谶语,几乎历朝历代都有经典谶语。今天我就挑选历史上著名的几条谶语分享给大家。
1
“楚虽三户,亡秦必楚”
这句谶语产生于秦朝建立之初,在秦朝时期的民间广泛流传,最终成为反抗暴秦统治的时代名言,出自西汉时司马迁的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。
范增拜见项梁时所说:“夫秦灭六国,楚最无罪。自怀王入秦不反,楚人怜之至今,故楚南公曰‘楚虽三户,亡秦必楚’也。”
意为即使楚国只剩到三个氏族(楚王族姓芈,本支为熊氏,另分为昭、屈、景三氏),也能灭掉秦国。
战国末期,楚国是南方大国,拥有今河南西部及东南部,山东南部,湖北、湖南两省,洞庭湖以东和江西、安徽、江苏、浙江全部。楚国此时尚有对秦作战的实力,但是秦灭六国的势头已经无法逆转。
秦在灭韩、赵、魏之后,紧接着便发动了灭楚的战争,秦国开始派李信领兵20万攻楚,被击败。后启用老将王翦,带兵60万灭楚。王翦率领60万大军,进入楚国后,即令部队构筑坚垒,进行固守,休整待命。
楚王派人数度催促项燕主动进攻秦军,项燕只得进攻秦军,但既攻不破秦军的营垒,秦军又拒不出战,项燕无奈引军东去。结果王翦令全军追击楚军,楚军因为涡河所阻,被击破东逃。秦军一路攻陷楚国首都,楚王熊负刍被俘,楚国国灭。
正如范增所说:“夫秦灭六国,楚最无罪。”正是因为冤,所以不甘心;再加上楚国国君楚怀王客死于秦。国仇家恨加在一起,无意之间增加了楚人对秦国的仇视。
楚国自吴起变法,国富民强。但是保守派贵族为自身利益横加诽谤予以排挤人才,使得李斯、张仪走秦。
楚国拥有战国群雄中最广袤富饶的土地,最发达的青铜技术,楚吸收了吴越的先进铸剑技术,拥有最强大精良的武器装备。然而却被落后思想所主宰的君主领导下走向灭亡,岂是一个“冤”字可以形容?
秦朝末年,陈胜、吴广首举义旗,项羽于巨鹿之战击破章邯、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,成为灭秦的最大功臣,也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。所以说秦亡于楚,也是有一定道理的。
2
“亡秦者胡也”
秦始皇称帝六年,被派出去寻仙访道的卢生带回了谶语:“亡秦者胡也。”秦始皇认为这句话是在暗指胡人匈奴为患,于是命大将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,并开始修筑万里长城。
哪里知道预言的实际意思是:“秦王朝将亡于二世胡亥之手。”
公元前210年,秦始皇率领文武百官和侍从队伍离开咸阳,踏上了第五次巡行天下的征途。他不曾想到:此去巡行,就再也回不到咸阳了。
秦始皇死后,丞相李斯和郎中令赵高篡改诏书,命令扶苏和蒙恬自杀,并扶立胡亥为帝,这就是秦二世。
秦二世不但没有继承他父亲的雄才大略,其奢侈荒淫犹有过之。就在秦二世元年七月(公元前209年),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,天下百姓群起而响应。
二世三年(公元前207年),秦王朝的天下早已支离破碎,赵高深恐二世追究他的罪恶,命阎乐在望夷宫刺死了二世。随后,赵高立子婴为秦王。
这正应验了那句曾让秦始皇寝食难安的预言——“亡秦者胡也”。
3
中国四大预言书
说到预言就不得不提中国四大预言书——周·姜子牙著《乾坤万年歌》、汉·诸葛亮著《马前课》、唐·李淳风与袁天罡著《推背图》、明·刘伯温著《烧饼歌》。因为篇幅关系,就不一一陈列,挑两句予以分析。
《推背图》据说是由李淳风、袁天罡共同所著,共有六十幅图像,每一幅图像下面附有谶语和“颂曰”律诗一首,预言了从唐朝一直到建立大同世界之间,将发生在中国的主要事件。
《推背图》第三十三象
该象谶曰:黄河水清,气顺则治。主客不分,地支无子。
颂曰:天长白瀑来,胡人气不衰。藩篱多撤去,稚子半可哀。
金圣叹曰:此象乃满清入关之徵。反客为主殆亦气数使然,非人力所能挽回欤。辽金而后胡人两主中原,璜璜汉族对之得毋有愧。
此句中的“黄河水清”,指大清入住中原,黄河代表中原。
“气顺则治”是指清朝入关的第一任皇帝是顺治帝。
“主客不分”指清朝是外来政权。
“地支无子”,地支共有十二个,指清朝从努尔哈赤到宣统,共传12代。而“子”是十二地支之首,“无子”是指清朝第一代统治者努尔哈赤没有称帝。
“天长白瀑来”指出了清朝发源地位于中国东北长白山。
“胡人气不衰”指清朝为少数民族政权。
“藩篱多撤去,稚子半可哀。”指年幼的康熙帝平定“三藩之乱”。
其实,中国文化源远流长,在历史长河当中有数不尽的谶语,只是一时难以道近罢了。涉及到一朝一国的谶语都多不可数,又何况一家一户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