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月232019人文社会闲扯 今天谈谈七月半。 七月半,开鬼门儿,鬼门开了,出鬼怪。 这童谣,听着就挺可怕的。 民间传说,七月半是阎王爷给小鬼们放假的日子。 从这里到七月底,小鬼可以去阳间游荡,接受人间香火,所以民间认为,这个月是鬼月,七月半也是一年中阴气最重的一天。 这个说法到底对吗?又如何辟邪呢? 让我们从头分析讨论一下吧。 我们先说七月半。 七月半是一个特别的日子,它既是中元节,又是盂兰盆节。 中元节,是道教的说法。 盂兰盆节,是佛教的说法。 这点和清明节不一样,清明节只有道教有,佛教不讲这个。 那么为什么说七月半,鬼门开呢? 这个鬼门,和七月半又是什么关系呢? 这个是道教的说法,起源于道教的“三官三元说”。 道教信奉天、地、水,这三个神,也被称为三官,分别是天官、地官、水官。天官赐福,地官消灾,水管解厄,这是三个很亲切的民间神。 这三个神,分别掌管了三个节日,就是这个三元节,分别是正月十五的上元节,七月半的中元节,十月十五的下元节。 天官定人罪福,他喜欢热闹,所以上元节要点花灯,放爆竹,要热热闹闹,天官才会“赐福”,给你好福气。 地官掌管地府,会在这一天打开地狱大门,将众鬼放到阳间,有祭祀的回家享受人间香火,没有供奉的孤魂野鬼流浪人间,所以被称为鬼节。 水官掌管水族神仙,所以下元节会祭祀亡灵,解厄消灾,这一天要忌杀生,不要宰杀牲畜,古代秋后问斩等,也要避开这一天。 所以咱们这个鬼节啊,是起源自道教,道教的地官消灾说。 七月半啊,是咱们地官大人的诞辰,所以趁着地官大人心情不错,就要赶紧祈祷啊,祈祷他赦免了先人罪恶,祈祷他赦免地狱众鬼,就是这个意思。 所以这一天,大道观要做法事,建醮祈祷,超度亡魂等,来源就是这里。 这个“鬼节”,有几层意思。 第一层意思,就是祭祀先人,类似清明节,咸具神衣、酒馔,给先人拜祭拜祭,扫扫墓,祈祈福。 按照古人的说法,这次拜祭先人,最好给先人送点儿楮衣,以及酒馔,陪先人坐一会儿。 这个楮衣,就是花纸做的衣服等,丧葬店就有卖的。 七月了,天要冷了,给先人换一身新衣服,好过冬。 酒馔,就是酒肉饭菜,过节了,陪先人吃顿饭,聊聊天。 关于贡品,好多地方都有各自的习俗,好多地方是拜祭完之后,就把贡品给吃掉了,觉得这个东西是好东西,也避免浪费。 有些地方则认为,贡品不能吃,因为这是给鬼(死去的先人也是鬼嘛)吃的,活人不宜吃。 按照佛教的观点,这个能不能吃,要分几种情况看。 佛教认为,供佛、供菩萨的贡品,是可以吃的,增福增运的好东西。 好多居士在寺院帮忙,或者去寺院布施,僧人偶尔会送你供果,我们家就经常收到,鼎鼎大名的法源寺,八大处的大悲寺,都给我们送过。 但是佛教认为,供神供鬼的贡品,就不宜吃了。 这里说的供鬼,指的是寺院做的超度法事,像放焰口、大蒙山施食等,这种是给饿鬼吃的,人是不能吃的。 好多人不懂,说这是做佛事的,好东西,吃了牙不疼,抢着生米吃。 这不对,这是给饿鬼的,不是给人吃的。 给先人的贡品,也一样,人不要吃,因为先人已经吃过了。 不过贡品到底能不能吃,说什么的都有,我觉得还是入乡随俗,按照当地的规矩来吧。 说完道教的中元节,我们再说说佛教吧。 佛教的说法,七月半叫“盂兰盆会”。 这个名字很复杂,盂兰盆,这是个什么东西? “盂兰”是梵语,就是古印度语,翻译成咱们汉语,就是“倒悬”、“倒挂”的意思。这个“盆”嘛,指的是供奉贡品的器皿。 关于这个盂兰盆会,有一个故事,这个故事被记载在《盂兰盆节》里。 说,释迦牟尼有十大弟子,其中一个叫目犍连。 目犍连是一个大孝子,他获得神通后,就想看看自己母亲过得怎么样。 结果他搜寻三界后发现,自己母亲过得很不好,她在鬼道里受苦,身体被倒吊着,还没有吃喝,苦不堪言。 目犍连特别难过,于是就用自己的钵盂盛饭,送给母亲吃。 但是这些饭菜一到母亲手里,就化成了灰烬,没法吃。 目犍连就恳求佛陀,帮助自己母亲逃离苦海。 佛陀告诉他,你母亲罪孽深重,要想拯救她,需要十方僧众念力加持。 他给目犍连出了个主意,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,是佛教的解夏日,僧人们修行又精进了,各自欢喜。 所以你趁这个时候,做一场盛大的盂兰盆供,用精美的食物供养众僧,然后恳求大家帮助,依靠大家的念力,救出母亲。 后来目犍连果然救出了母亲,后通过种种努力,将母亲送到了天堂。 “天下无不是的父母”,这是一个至孝的故事。 所以在佛教看来,七月半不是鬼节,而是解夏日,也是佛欢喜日。 这里解释一下。 在每年农历四月十五日开始,僧人就要开始集中闭关修行,不得外出,闭关这一天,叫做“结夏日”,等到七月半才能出来,出来这一天,叫做“解夏日”。 对于僧人来说,过一个“解夏日”,就代表自己僧历(佛教叫做“戒腊”)又多了一年,修为也精进了一次,所以也被称为佛欢喜日。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,又加上有目犍连救母的典故,所以在佛教看来,这一天是超度过世父母、亲友,超度亡魂的日子。 在这一天,大寺院都要做盂兰盆会,放焰口,做大蒙山施食,超度亲人,超度亡魂。 所以,不管是道教还是佛教,这天都要超度先人,超度亡魂,这是祭祀的一个大日子。 在我小时候,家里在中元节这一天,都要请僧人、道士做大法会,超度先人祈福,超度当地的饿鬼,这是积德行善的大事。 做法事,其实没有大家想的那么严肃,对我这种小孩来说,更像是一场比较热闹的游戏。 我小的时候,家里在中元节都要放焰口,做大蒙山施食。 放焰口啊,估计好多人不知道是什么意思,这可不是过年放焰火,这是超度恶鬼的法事。 放焰口,佛教和道教都有。 这里说的“焰口”指的是地狱饿鬼的惨状。 这饿鬼没有吃的,而且被烈火灼烧,他们的脖子细长像针,嘴里往外喷吐火焰,很凄惨。 这个“放”,指的给他们施舍食物,超度他们。 所以这是一种很大的功德, 放焰口好麻烦的,要搭台子,做法师座、施孤台,招魂蟠,要摆放地藏王菩萨的像,供奉米面、瓜果等,众僧敲敲打打,念咒诵经,这经其实不是念的,是唱出来的,有板有眼的,真像唱歌一样。 请僧人、道士做法事的人,叫做功德主。 功德主也很辛苦,要跪在前面,跟着念经,其实也不会念啊,只能跟着乱哼哼。 这个很辛苦的,放一台焰火要四五个小时。 我小时候,家里每年都要放焰口,我父亲背着手,作作揖,就去大宴宾客去了。 我要跪在那里陪和尚念经,很凄惨的,别人蹦蹦跳跳,我要跪在那里装模作样,简直就是童年噩梦。 每次放焰口,我奶奶都跟着撒米面,喊着:小鬼头来食哦,这可怜恓惶的! 所以我每次就觉得,这帮饿鬼好可怜,无端还有些可爱。 我奶奶说,她小的时候,放焰口可是大事。 各户人家还要攀比,看看谁家做得更大,更好,一口气要做几天几夜,恨不得请到江南所有寺院、道观都来做一场,想想当时的大户人家,也挺可爱的…… 放焰口这种,是下午四五点开始做,所以今天下午四五点以后,最好就不要出门了。 如果非要出门的话,就捡一些人多的地方去,不要乱跑。 当天晚上出门,可以佩戴一些辟邪的东西,比如各种宝石、水晶、玉佩、珍珠、钻石这种,这些用苏老爷子的话说,都有吉气,是好东西,可以驱邪。 要是觉得家里跟上了什么东西,就弄一点儿生糯米,在厕所里洒洒,这种脏东西喜欢待在阴暗潮湿的地方,糯米是驱邪的。 没有糯米的话,用五谷杂粮也行,好多地方也用五谷杂粮净宅子,其实也是驱邪,像大米、小米、高粱、绿豆、黑豆,这些都管用的。 家里有小娃娃的,晚上进门前,先照照镜子,再抱孩子,这个也是驱邪的。 最后啊,既然说到旧事风俗了,那就多感慨几句吧。 在旧时江南,有不少很有势力的乡绅,多是外地做官的,告老还乡了,回到乡里。 他们德高望重,弟子遍布天下,虽然退下来了,还是有很强的人脉和威信。 他们退休回家后,就在家写写字,作作画,抚弄儿孙什么的,这些人,就被称为乡绅。 旧时乡绅,多是文人出身,出自书香门第,信奉儒家,他们兴办学校,修桥铺路,调节村民纠纷,是维护地方稳定治安的很重要的力量。 地方上有一个德高望重的人物,对当地的治安、文化等,有很大的帮助。 现在都说乡村不淳朴了,不美了,其实有一部分原因,就是乡绅阶层消失了,没有一个德高望重的人主持大局,很容易礼乐崩坏。 存在即合理,中国好多存在了上千年的文化啊,还是有他的道理,乡绅中确实有坏人,可以区别对待,一棒子通通打死,还是不太妥当。 关于这些老民俗,老规矩,肯定会有人问:这东西到底有用吗? 这个事情怎么说呢? 南怀瑾说过,他有个美国朋友去世了,别人问他如何祭奠,他也说要给他烧东西,一辆小汽车,一套西装。 别人问他,这是中国的习俗,美国也管用吗? 南师说:你管他美国人信不信啊,是你烧还是他烧啊! 那人说:自然是我烧啊! 南师说:那不就得了!你信这个,那你就烧,管他能不能收到呢,拜佛拜神,无非求个心安,你自己心安就好了嘛! 我从南师。 所谓旧时风俗,你信也好,不信也好,心安即好。 本文摘自微信公众号:一只鱼的传说 我要分享到:×分享到微信朋友圈:打开微信,点击右上角的十,使用扫一扫打开网页后,点击右上角···可分享到朋友圈。分类: 人文社会, 闲扯2019年8月23日标签: 江湖传说涨姿势他们还看了这些110年前,一个年轻的医生拯救了鼠疫里的东北,拯救了中国…2020年2月9日知乎上45个神回复,看完整个人都神清气爽!2019年9月21日中国式标配,绑架了多少成年人2019年8月23日中国人可以免签100年,全球最容易发生一夜情的城市2019年8月15日我们藏在硬盘里的秘密,多半得归功于这位「成人片之王」2019年8月15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