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4版三国 刘备剧照
01
公元207年,荆州之主刘表遇到了让自己震惊的一幕。
他活了大半辈子,终于相信有哭晕在厕所这回事,事情发生在一次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唠嗑中,陪他唠嗑的是刘备。
8年前,被曹操追的走投无路的刘备前来投奔刘表,刘表非常重视。
虽然刘备灰头土脸,但刘表却觉得刘备是个人物,毕竟这位仁兄年轻时跟着曹操、公孙瓒一起打过黄巾军,后来打过吕布,打过袁术,曹操也曾说过,天下英雄除了他自己,就只有刘备一个人。
所以刘表特意出城至郊外隆重迎接。
接回来之后,当贵客对待(待之以上宾之礼),让他镇守新野,要官给官,要兵给兵,好吃好喝的伺候着。
刘备也安稳的住了下来,脸色也恢复白净滋润有光泽,刘表平时最喜欢的就是和刘备聊天,这位仁兄见多识广,聊起天来特别有意思。
结果就在这一次闲聊当中,刘备可能是茶喝多了,突然尿急,要去厕所。
刘表等了一段时间,便看到了一幕奇特的场景。
去厕所之前,刘备还是英武笃定纵谈天下大势的英雄,从厕所回来后,却满脸眼泪,痛哭失声像个脆弱的孩子。
刘表大惊,难道贤弟上厕所不顺利么?
刘备继续流着眼泪,摇摇头,说:“我平常骑马,大腿内侧没有什么肉。如今不再骑马,肉长出了一堆。日月如流水,人已经快老了,但功业没有建立,所以流泪。”
《三国志》:备曰:平常身不离鞍,牌肉皆消。今不复骑,牌里肉生。日月若驰,老将至矣,而功业不建,是以悲耳。
94版三国 刘表剧照
刘表听完默然无语,看到一个49岁的被曹操称为英雄的老男人在自己面前痛哭,他是想不到的,但估计也能理解,中年危机,说的就是刘备这种情况。
刘备素来以汉家皇族自居,志比天高,但打完黄巾军,曹操和公孙瓒都成了一方诸侯,刘备只是个县令;打吕布,不仅惨败,连妻子孩子都丢了;后来和曹操反目成仇,不仅被曹操打败,妻子孩子又被俘虏,连兄弟关羽也丢了。
最后单身一人如丧家之犬般逃到刘表这,虽然受到厚待,但时间一天天过去,昔日同僚都已经纵横天下,每日开疆扩土,事业蒸蒸日上,反观自己仍是个打工一族,一统天下的梦想完全看不到希望,所以上厕所时看到自己的胖腿,突然哭晕也就情有可原了。
东篱高士图 南宋 梁楷
一高士手拿菊花,漫步在山中。背景用淡墨烘染,而红叶跟高士手中的菊花,点出这幅图画的是秋天。陶渊明是著名的“隐逸诗人”,又特别爱菊花,图中的高士或为陶渊明。
02
和刘备差不多的,还有陶渊明。
公元740年,唐朝顶级高富帅、考过状元、做过宰相、诗书画三绝、长得帅又会唱歌,还会作曲的大唐骄子王维先生翻开了陶渊明的诗集。
看了半天,脸上没有出现“采菊东篱下、悠然现南山”的淡淡笑容,反而嘴角上扬,不屑地哼出一声冷笑。
“陶渊明真是个蠢人!”
以上是王维对陶渊明的评价,他当时读的诗应该不是《采菊》,而是陶渊明写的《乞食》。
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已经家喻户晓,陶渊明不愿伺候直属领导,愤而辞职归隐田园。
陶渊明归隐图卷 北宋 李公麟
这是浪漫的说法,事实上就是回老家农村种地。
与陶渊明笔下写的美轮美奂的田园生活不同,辞职后的陶渊明,除了辞职那一刻很有快感之外,其余时间过的相当惨。
种地种的不专业,遇到歉收之年,只能去乞讨。
这可是实实在在的中年危机了。
和刘备的痛哭不同,陶渊明的表现是沉默。
陶渊明诗意图 清 石涛
去讨饭敲开人家的门,面对开门的主人,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,只是弯腰伸着碗沉默(叩门拙言辞)。
王维先生对陶渊明的中年危机是不太能理解,他在《与魏居士书》这样直白的评价陶渊明:“忘大守小,不知其后之累也。”
不肯为一个自己看不上的领导弯腰,裸辞回家种地,结果又种不好,只好讨饭,这倒好,得对所有讨饭对象弯腰了,这不是自作自受吗?
有人说王维说话太毒,属于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主,你是大唐盛世最亮的星,怎么知道底层人的中年危机的悲苦。
其实这冤枉王维同志了,他有颜有钱身居高位不错,但他批评陶渊明并非是嘲讽,而是他也面临过同样的中年危机,只不过做了完全相反的选择,这种批评本质是生活的理念不同罢了。
03
网上有一个段子,有人问:你以为有钱就能让人快乐吗?有钱人答:有钱人的快乐你想象不到。
王维像
王维从来都是有钱的,也是快乐的,15岁就以“独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亲”名满京城.
后来头上又加了一顶大唐状元的光环,成年后更加富足,从衣食住行来看,穿的是大唐宰相的官服,吃的是特供食品,住的是有名的“辋川别墅”,出门是八抬大轿。
不仅如此,凭借着惊人的才华,干一行火一行,写诗被称作“天下文宗”,画画被称为水墨山水的鼻祖。
还是琵琶一哥,一首《郁轮袍》将玉真公主圈成铁粉。
这种完美的人生,这个完美的男人,会有中年危机吗?
有的,人生的奇妙,实在是超出任何王牌编剧的想象。
大唐天宝十五年,安禄山攻入长安,唐玄宗狼狈逃跑,长安城里,没来得及跑的文武百官都落在了安禄山手里,其中就有王维。
这群文武百官之中,有的为国自尽,有的抵抗被杀,有的做了汉奸。
这场长安浩劫发生一年以后,安禄山被灭,唐朝皇帝重新回到长安。
在安禄山的老窝洛阳绑回来的伪官有200多人,都被直接投入监狱,等待着被秋后发落。
其中,就有王维。
在一年前的那场浩劫里,王维抵抗过,但最终还是选择了苟且,做了安禄山属下一个叫“给事中”的伪官。
后来几经周折,王维被赦免,后来又重新做回大唐官员,还破例升了官。
但一切都和之前不同了,赞美和鲜花已消失不见,此时已经五十多岁的王维,永久的背负上了汉奸的骂名。
虽然官位失而复得,但朝堂之上已经尽是白眼和鄙夷,晚节不保,遭人鄙视,这种羞辱成了王维抑郁的根源。
不如辞职吧,但是想到要饭的陶渊明,王维打消了辞职的念头,王维选择了带薪归隐,皈依佛门。
辋川图 王维(传)
一生几许伤心事,不向空门何处消。
他干脆把辋川的别墅捐给寺院,自己则做了礼佛的居士。
吃斋念佛,求的心理平静,这种状态,一直持续到去世。
04
晋代有位诗人张翰,遇到中年危机时和王维的同样选择了归隐,但效果却大不相同。
张翰年轻时博学多才,写诗作赋提笔立就,是个颇受欢迎的青年作家,从家乡苏州来到京城洛阳当了一名京漂,立志在天子脚下干出一番事业。
可当时的天子是个傻子,晋惠帝,就是说出何不食肉糜的那位仁兄。
但好在掌握实权的司马冏非常欣赏张翰,让他当了人事部的干部——大司马曹椽,这是个肥差,专管官员的举荐和任免。
苏州沧浪亭张翰石刻像
按说张翰的祖坟可以冒青烟了,从此从京漂正式转为第一代京城土著。但是干了几年,张翰却做出一件让他的上司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。
某日,张翰的直属上司收到一封奇特的辞职信,信的大意是这么一句话,秋风来了,我的苏州老家吴江里的鲈鱼正是肥美的时候,我想辞职回家吃吃鲈鱼。
这位上司纵横宦海这么多年,什么人都见过,这种为吃鱼而裸辞的吃货倒是第一次见,所以他当做玩笑一笑置之,并未批准。
但是不几日后,他就听到了街头巷尾流传的张翰的新诗《思吴江歌》:
秋风起兮木叶飞,
吴江水兮鲈正肥。
三千里兮家未归,
恨难禁兮仰天悲。
上司不禁惊讶,看来张翰是真想家了。回到单位一查,这位张翰自递交辞职信开始,已经连续旷工好几天了。
上司也是爱才,当他是书生意气任性做事,一直保留张翰的职务,等他回来扣点工资还允许他继续干。
但是一等就是一年多,张翰毫无返京的意向,最后只好除名了。
张翰此时在哪里呢?
张翰是个实在人,说回苏州老家吃鲈鱼,真的就回老家吃鲈鱼了。
鱼图 元 赖庵
可是他的辞职,却不完全因为自己是个吃货。而是遭遇中年危机后缜密思考后做出的抉择。
年轻的张翰,千里迢迢来到京城,本想施展自己的卓越才华,实施自己的济世理想,但走上工作岗位他才发现,自己入错了行。
表面上风平浪静的朝廷,其实暗流涌动,内耗不断,本想提拔一些为民办事的人才,却发现自己工作内容其实只是政治斗争。
张翰自觉理想无法实现,对官场失望至极。
《世说新语 识鉴》曾记载了张翰对老乡顾荣的诉苦:
“天下纷纷,祸难未已,夫有四海之名者,求退良难。吾本山林间人,无望于时。”
大意是说如今天下动荡不安,大变将至,一般人很难从名利场里脱身。但我本来就是乡下来的,而且现在对时局不抱任何希望了。
对官场绝望的张翰,已经人到中年,回到家乡意味着从头开始,但是张翰很想得开,我本来是就乡下来的,只要过以前那种生活就可以了。
至此,就出现了那封离奇的辞职信,吃货张翰,潇洒的走了。
张翰的预感没错,不久之后,堪称历史上最乱的一幕即将上演,史称“八王之乱”。
张翰回到老家,又过上了乡下人的生活。
因为本来就有基础,不像陶渊明那么惨。虽然只是一个普通人,但整天喝酒唱歌,好不快活。
老乡曾问他:你不做官后悔吗?现在快乐,但历史不留名啊。
“卿乃可纵适一时,独不为身后名邪?”
张翰哈哈大笑:不如即时一杯酒。
这就话被记录在《世说新语 任诞》里,后来被李白化用在《行路难》里:
且乐生前一杯酒,
何须身后千载名。
老乡的担心显然是多余的,即使李白不化用,张翰奇特的辞职方式也在历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,史称“莼鲈之思”。
PS:
挟天子令诸侯,拥兵百万,征战天下,风头无尽,20岁觉得曹操厉害;
隐忍善谋,笑到最后,天下归了司马家,40岁觉得司马懿厉害;
而从没有自己的地盘,先后依附公孙瓒、依附陶谦、依吕布、依曹操、依袁绍、依刘表…创业路上多次破产清算,妻儿老小三番五次被劫,47岁还在寄人篱下。但从不认命,5次创业,一次又一次重头再来,终能困龙入海…
对比上面”中年危机“的几位,大概就是为什么“60岁才觉得刘备最厉害”的原因所在了。
参考:《三国志》《世说新语》《新唐书》